分類

香港獨立電影節由2008年開始舉辦, 專注於亞洲地區的獨立製作;每年以專題形式選映本地及海外的優秀作品, 推廣各地的獨立電影, 豐 富本地的觀影選擇。除了在戲院售票, 也會以自由定價方式在其他類型場地作放映, 給予觀眾不同的觀影體驗。獨立電影節也特別注重觀 眾與製作人之間的交流, 大部分場次均安排映後分享環節, 加深影像帶給觀眾的感受及啓發。

以下是過往就選映作品編排的節目和單元:

「獨立焦點」──每年的重點環節, 為一位獨立電影的代表人 物或主題舉行回顧展, 精選六至八部相關的作品, 並邀請相關 的人物跟本地觀眾分享獨立製作的經驗。希望透過這些經典 的獨立電影作品、座談會及工作坊, 讓新一代電影工作者認識 一些代表人物的創作歷程和藝術成就, 激勵及啟發他們創作。 同時, 希望普羅及學生進一步思考或研究電影, 細賞舊作品的 電影美學、創作風格和獨立精神, 這對電影教育有深刻的意義。自2008年起, 獨立電影節挑選的人物和主題, 都令觀眾留下 深刻印象, 當中包括拍獨立電影出身的日本導演山下敦弘、美 國獨立電影之父尊卡薩維蒂(John Cassavetes)、日本紀錄片 導演小川紳介、緬甸出生的台灣導演趙德胤、女性主義電影代 表人物桑堤艾格曼(Chantal Akerman)。其中以2011年的小 川紳介回顧展, 最為觀眾所關注及支持, 更令到本地及鄰近地 區的影展都有興趣舉辦小川的回顧。我們相信「獨立焦點」是 每年獨立電影節最受到期待、極獲好評的環節, 故來年並希望 繼續延續這個專題節目, 以加強獨立電影節的教育意義及吸 引更多觀眾關注

「本地獨立視野」──電影節其中一個目標是盡力推廣本地獨 立製作, 故每年必定會有一個集結本地獨立新作的環節, 同時 宣傳本地新片。

「獨立紀實」──挑選四至五部紀錄片, 並邀請部分導演來港與觀眾作 映後討論。每年的獨立製作中有為數不少的影片都是紀錄片, 而紀錄片 單元在不少影展中都是重要的一部分。世界各地每年都有大量獨立製 作人的紀錄片作品, 極具地方及文化色彩之餘亦反映當地民生民情。可 惜紀錄片在香港的商業市場只有狹小的生存空間。所以以往我們都會 搜羅關注不同議題的紀錄片, 重點推介給本地觀眾。過去有些作品如《1428》(杜海濱導演)、《牽阮的手》(莊益增、顏蘭權導演), 和最近一年的《進擊之路》(蘇哲賢導演)等, 便於電影節放映後受到廣泛關注。

「獨立視野」或特設主題環節──以主題劃分、組織和連結選片, 呈現不 同影片之間的關係, 增加電影節的叫座力;而且更能引起媒體的關注, 觀眾也更容易理解電影藝術和價值。由此增加他們對獨立電影的興趣, 留意本電影節的其他節目。最近一年我們以「家的想像」為題, 搜羅各地 有關家園、國土和身份認同的影片, 希望由此觀照自身的生活環境, 獲 得不少好評。另外也以表現手法劃分, 加入「台灣獨立視野:(錄像)詩的 想像」環節, 選映幾部獨特的紀錄片, 吸納了不少對文學有興趣的觀眾。 接下來也會從不同的策展方向來計劃特設主題環節。 「獨立短片選」──獨立製作缺乏資金, 短片作品較容易實行和拍攝, 所 以很多導演都會選擇拍攝短片習作。電影節每年都挑選各地短片佳作, 為創作人提供更多曝光機會同時, 也為觀眾帶來多元的題材和視覺感 官震撼。最近一年我們特設「港澳短片選」環節, 反應熱烈, 也促進港澳 兩地的交流。

「自由定價」系列及「生活館有種電影節」──除了在戲院售票, 獨立電 影節也會以自由定價方式在其他類型場地放映;近年我們也和生活館 合辦有種電影節, 給予觀眾不同的觀影體驗。往年獨立電影節安排部分 節目於書店、農場等, 希望可以走入社區;接下來我們會繼續積極發掘 不同的場地, 從而接觸不同類型的觀眾。

計劃背景

草根電影拍攝計劃, 是希望藉著我們過去所積累的專業電影製作發行經驗, 指導和協助市民拍攝獨立電影, 同時讓一些具備專業電影製 作知識的藝術工作者走入群眾, 將影像藝術平民化。
作為接受藝術發展局資助的獨立電影藝圈, 藉著我們過去所積累的專業電影製作和發行經驗, 我們希望能透過影像藝術把這個社區的故 事紀錄下來。 這次計劃特別之處, 是紀錄模式不再只由專業的電影人主導, 而是要「走入群眾」, 組織社區草根坊眾主導拍攝及演出劇情電影, 由具有專 業水平獨立電影人主持工作坊, 收集故事跟坊眾一起編成劇本後開開展獨立電影製作, 那蘊含的價值不會是在一個儀式、一個典禮、一個 報導過後便完結, 便被遺忘, 那是一種有延續性的價值。

計劃背景

整個計劃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 一:前期階段

    招生

  • 二:社區電影工作坊

    工作坊的內容包括編劇、挑選演員、拍 攝現場分工到後期製作。三位導師由 與學員和街坊分享社區故事, 然後共 同訂立出電影的故事大綱。再由導師帶著學員一起進行拍攝, 到後期製作, 整套「草根電影」都是由學員和導師一 手包辦。

  • 三:社區巡遊成果展

    在三套短片製作完成後, 我們會在不同的 民間社區藝術團體舉行放映, 今年的放映 地點有在土瓜灣的土家故事館、在油麻地 的碧街18號、在灣仔藍屋的香港故事館和 在油麻地的活化廳。除此之外, 我們也會 出版dvd發給區內學校, 機構, 社區、圖書 館作欣賞和教育用途, 以達致一個延續性的保留價值。

計劃背景

在本地電影工業的運作模式之下, 製作決定往往落在商 業霸權的手上, 以大老闆的投資意向為依歸, 推出的影 片往往只為迎合他們眼中的「大眾化品味」和市場價值, 並尤其缺乏對社會現況的反省批判, 其功能只在於娛樂、消費, 亦導致觀眾的觀映選擇日益貧乏。然而, 我們深 信電影的作用不限於此。近年來, 各式各樣民生議題不 絕於耳, 唯這些議題在主流電影當中偏偏不見踪影, 即 便有亦只輕輕帶過, 淪為劇情點綴。反之, 我們認為電影 亦理應獨立於愈見單一的主流製作趨向, 面向社會, 對 民眾所面對的、不容忽視的社會議題作出深度反思, 為 觀眾提供另類而且更有意義的選擇, 豐富本地影像創作。

4
5